预防接种知识科普宣传材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20 09:46 浏览次数: 【字体:

1.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预防接种工作是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和死亡。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5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2.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有哪些?该如何接种?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第 一 类 疫 苗 , 是 指 政 府 免 费 向 公 民 提 供 , 公 民 应 当 依 照 政 府的 规 定 受 种 的 疫 苗  。 第 二 类 疫 苗 是 由 公 民 自 费 并 且自 愿 受 种 的 其 他 疫 苗。监护人/家长可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带孩子到居住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接种以下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疫苗名称

接种年(月)龄

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8月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乙肝疫苗

1

2





3









卡介苗

1















脊灰灭活疫苗



1













脊灰减毒活疫苗




1

2








3



百白破疫苗




1

2

3




4






白破疫苗















1

麻风疫苗








1








麻腮风疫苗










1






乙脑减毒活疫苗








1



2





或乙脑灭活疫苗1








1、2



3




4

A群流脑多糖疫苗







1


2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












1



2

甲肝减毒活疫苗










1






或甲肝灭活疫苗2










1

2





 3.预防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前一天或当天,家长应给孩子洗澡,保证接种部位皮肤干净,并穿宽大的衣服便于暴露接种部位,且在出门前1小时给孩子喂奶不空腹,同时携带接种证,主动告知接种医生目前的健康状况等。

(2)在接种前,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3)对于新生儿,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其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出生时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4)完成接种后,应在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回家后,不剧烈运动或做重体力劳动,如出现发热,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应主动与接种医生联系,便于医生指导处理。

4.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1)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2)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湿疹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3)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6)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

(7)正在腹泻的儿童,不宜服用脊灰疫苗,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8)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儿童,不宜接种。

5.疫苗接种必须认清哪五大误区?

孩子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就够了?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当前,人们急需走出5个误区。

误区一:“孩子只要接种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就足够了,其他疫苗没必要接种”

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的第二类疫苗种类受经济条件限制,所以没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但并不代表自费的第二类疫苗不重要,如水痘、Hib、肺炎、流感等疫苗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进行免费接种。因此,为了您孩子的健康,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百白破IPV 和Hib 五联疫苗、流脑Hib 联合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为宝宝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单。

误区二:“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会生病”

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误区三“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

疫苗的研发与药品一样,投资巨大、研发周期长(平均为7—10年)、上市审批严格;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复杂,生产周期更长,安全性要求更高。接种疫苗要求在医生专业指导之下,正确掌握禁忌症,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事实上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酸痛、轻微发热等,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

误区四:“接种疫苗是小孩子的事,成年人没有必要”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会及家庭的支柱,更需要受到保护。早预防、早受益,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导游等高危群体应当接种。

误区五:“没有必要自己花钱打疫苗”

以甲型肝炎为例,据测算,患者平均住院45天,住院费用约1.2万元,出院后完全恢复约需5个月,要花销3000元,共需1.5万元。与其相比,接种一支甲肝疫苗,只花很少很少的钱。疫苗对于个体预防疾病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疾病对健康的损害。

6. 接种疫苗后的局部一般反应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接种疫苗后的局部一般反应临床表现为:部分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红晕平均直径在0.5-2.5厘米称弱反应,在2.6-5.0厘米称中反应,在5.0厘米以上称强反应。个别受种者除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虽然红晕平均直径不超过5.0厘米但伴有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也属强反应。此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如有些疫苗含有微量残余甲醇,则红晕面积偏大,出现较早,但大多数在24小时消退。

接种某些减毒活疫苗可表现为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约4-5周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浅表溃疡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下,一般在2个月左右结痂。少数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5-7天可出现散在皮疹。

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急性炎症过后,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成分逐渐增加而进入修复期,由于吸附剂难以吸收,炎症持续的时间较长,能在2-4内出现局部硬结反应。

局部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是: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消肿,减少疼痛。但是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日2-3次,连续1-2日即可。

7.预防接种后偶合症是什么?

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六种情况中,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

8.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我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7.4%,因此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是安全的,在未来两周内,每1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由于患其他疾病,尽管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但由于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再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9.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是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二是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三是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四是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五是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六是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10. 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究竟有多高?

对近年来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数据分析,未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数量异常增多,异常反应发生率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其他国家发生率基本持平,没有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

不同品种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不一样。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显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骨髓炎、播散症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剂次、0.01-300/100万剂次、0.19-1.56/100万剂次;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为1—2/100万剂次;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非休克性)、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330/100万剂次、30/100万剂次、10/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破伤风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过敏性休克分别为5-10/100万剂次、0.4-10/100万剂次;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癫痫、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80-570/100万剂次、20/100万剂次、0-1/100万剂次。

1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补偿?

预防接种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绝大多数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充分考虑到受种者的权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属于一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属于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生产企业承担。

异常反应它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异常反应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它既不是疫苗质量问题造成,也不是实施差错造成,各方均无过错。通过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保护受种者同时,也保护了受种者周围人群。因此,对受种者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不是赔偿。

12.儿童入托前为什么要建议接种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传播。托儿所是儿童集中活动的单位,一旦有一人发病,就会传染其他的儿童。所以孩子在入托前应接种1剂水痘疫苗。

分享:
来源: 作者: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