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秀丽的罗子山
罗子山瑶族乡地处辰溪县东南边陲,与溆浦县小横垅乡接壤,距县城80公里,是辰溪县最边远的地区,素有“辰溪西藏”之称。土地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6850人,其中瑶族人口4263人,占总人口65%。境内峰峦层叠,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74%,是一座天然塑成的氧吧;山明水秀,景观颇多,若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空气清爽宜人,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近年来,罗子山——这一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闺秀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有识之士的青睐,来这里观光的远近游客愈来愈多。
云中的罗子山顶峰 刘成明(摄)
雾中的罗峰山 刘成明(摄)
罗峰观日出 石渊智(摄)
罗子山境内群山环抱,最高峰称罗峰,海拔1378.7米,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山峰。隋唐时期,五溪名道罗公远之子曾在此修过道,念过经,故又称罗公山。罗峰山位于辰溪、溆浦、中方三县交汇之地,居高邻下,占地势之利。立于山峰之巅,极目远眺,可揽胜三县之风光,可观东升之旭日,可望茫茫之云海。那群峰层峦叠翠,郁郁葱葱;那云海色彩斑斓,霞光万丈;那梯田层层叠叠,蜿蜒逶迤。远眺近看,万般景致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云雾缭绕的大小山头,缠绵着,亲吻着,难舍难分,若隐若现,明朗朗的山色与金灿灿的霞光柔美地交融在一起,宛如人间仙境,见情此景,也许你会禁不住地由衷感叹,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因此罗子山也就有了仙山之美称了。清康熙初年,本县举人、号称清初辰溪四大才子之一的米元倜,游玩罗子山时,情不自禁地作了《登罗公山》七绝诗。诗云:
直上白云第几重,纷纷晓露湿孤松。
自知不是神仙侣,空坐罗公九十峰。
罗峰寺景
罗峰寺又名樵云庵,座落于罗子山主峰罗峰山顶上,飞檐翘角,项着蓝天,俯视众山,吸天地之灵气,是辰溪、溆浦、中方三县香火最旺盛的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三国时期,关云长奉孔明之命平蛮,驻兵瑶乡,并登罗子山赏景。后来瑶乡人民出于对关公的崇信和敬仰,为了缅怀这位三国名人,便在主峰之巅建关圣殿。明代中叶,辰、溆、黔三县佛教信士又在主峰建一佛庵,名罗峰寺,并在山门外仍保留关圣殿。清道光年间的《辰溪县志》载:“樵云庵,县东120里罗子山顶。殿宇二重,俱铁瓦,夏日可衣重絮,雷常扫殿,僧习以为常”。清雍正年间,本邑文士米云芳游樵云庵,见景生情作诗:“耿耿孤松立,闲闲野鸟飞,一声空谷响,适见老僧归。”
离寺庙300余米处的山头上有一水井,深不可测,泉水清澈,汩汩流淌,冬暖夏凉,甘甜可口,据说附近百姓有什么三病两痛,都要去那里喝点水,只要喝上三口便可治愈。水源旺盛,无论你挑多少桶水,水位都维持不变,当地百姓称之为仙水。罗峰山上的水质极为细腻,高山有好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从罗峰山走出的女子个个清秀亮丽,水色极佳。同时,山水也孕育了他们清脆的歌喉,进入瑶乡,那满寨满山的山歌声,如同那香甜可口的米酒,准会醉倒你。
现在每年农历的2月18、6月18、9月18是罗峰寺的法定庙会日,每逢此日,周边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云集于此,烧纸进香,祭拜神灵,求子祈福,或观景朝拜或对山歌打号子,热闹非凡,已成为瑶乡一大景观。
仙人谷黑水洞瀑布群 向娟(摄)
仙人谷黑水洞瀑布群 叶少军(摄)
罗子山主峰之下形成三大峡谷,其中仙人谷长约4公里,水位落差高达500米,雄奇险峻。峡谷两侧崖壁高耸,怪石林立,古木奇树随处可见。涓涓溪流在深谷中跌跌撞撞地穿行,形成若干瀑布与深潭。每到峰回路转之处,先闻水击深渊之声,轰轰然如虎啸雷鸣,随见瀑布飞流直下,溅起潭中万朵雪花,美不胜收。峡谷中的黑水洞,白练垂空,飞珠溅玉,石柱直立,姿态各异。古朴的农舍溢出缕缕轻烟,柔和的山风飘来阵阵花香,幽谷飞瀑,实乃人间仙境。
正是: 瀑布晴川飞绿雨,松花香粉落青台。
兹游不羡群仙会,共剪青云作赋来。
仙人谷石舫 刘成明(摄)
在仙人谷后山的茫茫林海中有一巨石,形似船舫,攀登其上,石面平整,可容百余人。相传此船乃一神仙划来,被山间美景及瑶乡情歌所迷,便停泊其间,久而久之,化作石舫。登上石舫,环顾四周,酷似绿色海洋,山风吹过山头,泛出阵阵绿波。
罗子山水库坝景 刘成明(摄)
高峡平湖——罗子山水库 张慧(摄)
罗子山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养殖、垂钓休闲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水库位于桂林村境内,坝高59.4米,控制集雨面积40.6平方公里,总库容1727万立方米,水域面积700多亩,两大分支逶迤3000余米,给罗峰山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它像一面晶莹透亮的玉镜,镶嵌在青山绿海之中。四周群峰汇翠,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湖岸曲曲弯弯,岬角突兀,水湾成趣,多姿多彩。湖水深30多米,碧绿似玉,平静如镜,灵秀婀娜,撩人心扉。鱼儿水中嬉戏,带起水花阵阵,轻舟楫流而渡,泛现波光点点。湖岸是垂钓的佳境,湖面尽泛舟之妙趣。2010年,已成功申报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千株古松长廊——龙脉松景观 刘成明(摄)
离罗子山瑶族乡政府1.5公里,位于玉虎岭村境内,沿村后的山脊整齐排列三千余米的一排古松树,树龄150年左右,大小1400余株,远眺似卧龙之脊,起伏绵延,近看则千姿百态,争雄斗妍,景观奇特,世间罕见。2010年省测绘局出版的万分之一地形图上,将该处景观用特殊符号予以标注。
杞木界团碑 刘成明(摄)
杞木界因路两边长着诸多杞木而得名。瑶乡山高谷深,行人上坡下岭,十分艰辛。为方便行人有遮阳避雨歇息之所,瑶民自古至今筹资、献工、献料在交叉路口或山坳之处修建凉亭、供应茶水。凉亭多为精工木质建筑,一般是十六根木柱落地,飞檐翘角,上盖青瓦,路从亭中穿过,两旁铺设宽厚木板作凳,下有横枋踏脚,后有横靠倚背,四周植有松、柏等常绿树。此类古凉亭罗子山乡尚存有十余处,其中以杞木界亭最负盛名。该亭位于罗子山、上蒲溪两瑶乡之间的山坳处,除供行人歇息外,还是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瑶人议事和处分违犯团规者之场所,因此又称计议界。清宣统三年冬月,七姓瑶人首士等邀约齐赴杞木界凉亭,宰猪公议数款条规,立七姓瑶团碑。团碑条款为:“一议国税必须早完,免差催促;二议境内不准打牌赌博、窝贼、停匪及停面生歹人,如犯者重罚;三议失盗者,不拘辰溆,只要是七姓报信者,人人齐心追赶,不要奸躲,若违者转回座落,罚猪一头;若境内出贼,宰猪治酒除灭,不有异言。”新中国成立前,曾在杞木界亭处按团规处罚,用柴火烧死违犯团规者3人。
瑶族文化楼景观
瑶族文化楼建成于2007年,采用椿、枫、槲、槭、杉、松、梓七种木材加上花岗岩、玉竹石而修建的十四角三十二柱集亭台楼阁为一体的四层全木结构古典式标志性建筑,主楼基部镌刻瑶族风情、生活习俗、劳动场景等图案,楼内设有瑶族实物陈列室、图片展览室、资料保存室、放映室和图书室。该楼建造历时3年,是罗子山瑶族乡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瑶族文化品牌、展示瑶族文化魅力和开展瑶族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罗子山瑶族乡生活着“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瑶民,是“七姓瑶”的发源地,他们地处偏壤,环山而居,自成一统,繁衍生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习性,形成了独特的瑶山“节俗文化”。过盘王节、赶庙会、打茶山号子、唱瑶乡山歌、吹双唢呐等等都是瑶乡独具特色瑶族民俗文化。
茶山号子表演 刘成明(摄)
茶山号子,是辰溪罗子山一带挖茶山时唱的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产生的山歌。在挖茶山前,鼓手要先祭拜山神、念咒语与焚香,以求山神保佑,阖家平安,来年油茶丰收。
茶山号子发声方法独特,音乐旋律奇特,有极强穿透力的听觉效果与民间地方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手是被誉为“湘西歌王”的舒黑娃。1956 年他参加黔阳专区群众文艺汇演,一曲茶山号子荣获一等奖。1957 年著名双唢呐手宋先珍为其伴奏,荣获湖南省文艺汇演一等奖。同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艺术汇演,蜚声北京,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证书,受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舒黑娃在家乡带有许多徒弟,其中现任罗子山瑶族乡文化站站长的米庆松现已成为茶山号子这一名录的传承人,向行刚演唱的茶子号子被中央4台节目专栏录制为片头曲。
茶山号子是山野之歌、劳动者之歌,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2008 年,辰溪茶山号子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1年在罗子山瑶族乡成功举办了辰溪县首届茶山号子赛歌会,并挂牌成立了辰溪县茶山号子培训基地。
瑶乡山歌
瑶乡山歌是瑶乡青年男女在郊野劳动时或有空聚在一起时经常唱的一种山歌,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按其歌词内容分:有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历史歌、儿歌、情歌等,其中以情歌内容最丰富、最常见。有相见、邀请、赞美、求爱、初交、送别、失恋等类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歌已成为瑶乡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表达形式。
双唢呐
彭本胜(摄)
双唢呐是瑶乡人民独有的一种伴奏乐器,采用两根管子、两个喇叭、两颗口哨并联构成,每根管子上有六个孔,发出六种不同音符,每个手指按两管子的两个音,一个人吹奏出两种声音,其声洪亮高亢,连续不断,清悦震耳。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瑶乡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瑶民嗜吃辣椒,常有烧、炒、干、腌等多种吃法,还普遍喜欢制作“坛子菜”,多将青菜、萝卜、豆荚、冬瓜等加工为干菜、酸菜、腌菜。春节前,有薰制腊肉、腊豆腐以及炸糖馓、打糍粑、酿甜酒等习俗,还有喜食蝌蚪拌青菜、油炸蚱蜢等习惯。现在瑶乡名菜“毛狗”、“血鸭”、“刨汤”已走出瑶乡,在怀化周边城市及省会长沙均小有名气,还有土曲酿制的米酒也深得民众的宠爱。